引领全球生物多样性走向恢复之路
生态环境部部长 黄润秋
生物多样性是维系地球健康、人类福祉和经济繁荣的基础,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中国作为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主席国,在国际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领导大会围绕“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主题分两个阶段成功召开,推动达成了历史性的兼具雄心和务实平衡的“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下简称“昆蒙框架”)等一揽子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擘画了蓝图、确定了目标、明确了路径、凝聚了力量,将引领全球生物多样性走上恢复之路,并惠益全人类和子孙后代。
引领推动达成“昆蒙框架”,彰显中国智慧
习近平主席亲自推动、亲切关怀,两次视频出席会议活动并致辞,宣布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提出加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四点主张”,给予各方极大的政治信心和鼓舞。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历史上开创性和标志性的成果,“昆蒙框架”这一自然协议的达成,标志着我国首次作为主席国领导和推动联合国环境领域重大议题谈判取得成功,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的历程上打下深深的中国烙印,有力提振了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绿色发展的信心、决心。
大会通过的包括“昆蒙框架”在内的一揽子决定,历史性地确定了“3030”目标,历史性地决定设立“昆蒙框架”基金,历史性地纳入了遗传资源数字序列信息(DSI)的落地路径,历史性地描绘了2050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并明确了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生物多样性资金,既强调目标可及,又要求加强资源调动、能力建设和技术转让、知识传播等基础配套保障,是一组富有雄心、平衡、务实、有效、强有力且具变革性的解决方案。
探索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共享中国经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我国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采取了一系列有力举措,取得显著成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经验。
加强顶层设计,协调推进保护与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创新制度体系,强化生态保护修复行动。坚持用最严格的制度和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构建了以综合法、区域法、要素法相结合的“1+4+N”法律体系。
深化国际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推进《生物多样性公约》及其相关公约进程,领导推动发布“昆明宣言”、达成“昆蒙框架”,开启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的新篇章。
协力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
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面对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全球性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必须同舟共济、协力应对。我们要坚定不移沿着党的二十大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行,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积极投身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贡献力量。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建设美丽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让我们携手并肩、团结合作、勇毅前行,为共同遏制并扭转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局面,维护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作出新的贡献!